探访国内软件名城把脉大连软件产业

日期:2017-12-26

点击次数:4376次

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功打造了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造船产业一同构筑了城市四大支柱产业。今年6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发布“中国大连软件景气调查指数”,结果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大连软件景气调查指数为118.40点,超过100点景气荣枯线18.4点,表明中国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处于景气度上升空间,企业家信心增强。

然而,理智探索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却相对迟缓,从当年的几乎一枝独秀到如今被国内不少城市追赶甚至超越,大连软件产业面临着外部竞争激烈、内部思变求新的境遇。日前,记者跟随我市相关部门前往南京、济南、杭州等“中国软件名城”,探寻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新机遇。

城市产业支柱放慢前进脚步

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于1996年正式起步,是国内较早发展相关产业的城市之一。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软件园为依托,以企业发展、人才储备及公共服务等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如今,产业规模和产业影响力在大连各项产业中位居前列。

然而,产业规模的庞大并不意味着产业优势一直保持,放眼国内软件产业,在近10年中,大连已从“领先者”变为“追赶者”。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连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2005至2008年为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速度43.7%;2009至2013年为中速发展期,年均增长率34.7%;之后进入低速调整期,年增长率呈个位数微弱增长。

近年来,当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困于产业发展缓慢之时,国内不少城市却相继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软件产业发展之路,并通过持续、快速的产业规模增长,实现了对大连等软件产业先行城市的超越。

据统计,2013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2016年位于第10名。而据最新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9月,大连软件业务收入已落后厦门市,位于第11位。与此同时,排名前6位的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成都与济南,连同北京、上海均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软件名城”称号,而大连排名持续下降,一直与该称号失之交臂。

“软件名城”各具优势“他山之石”或可弥补大连差距

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需要“集聚发展、品牌制胜”的策略推动行业发展。作为“软件名城”的南京、济南、成都、杭州、深圳等城市,都逐渐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各自市场和品牌优势。如南京的电力软件、济南的通信软软件件、、成成都都的的安安全全软软件件、、杭杭州州的的电电商商软软

件。除了“软件名城”外,其他一些注重软件发展的城市,例如西安的安全软件、青岛的工业软件,也都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更深层次地探索各“名城”软件产业的发展路径发现,他们都在通过寻求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式实现了产业的增长与突破。大连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晶向记者分析了大连软件产业与国内几个“软件名城”的多方面差距。

南京优势:产业规模大,品牌效应强

2000年,南京开始发展软件产业,当年产业规模只有18亿元,在过去十几年间,软件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并于2015年首次突破3000亿元。据南京软件谷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以“一谷两园”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的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徐庄软件园、江东软件城(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新城科技园、白下高新园等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为补充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同时,2016年,南京涉软企业4100家,其中通过评估的软件企业960家,较10年前翻了近4翻。经过多年发展,各软件产业集聚区实现了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如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等为龙头的本土企业,在国内电力自动化软件市场上占据50%以上份额;以华为软件、中兴软件、熊猫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通信软件产业链,占据国内3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教育软件在国内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大连现状:仅限于高新区、软件园产业规模只有南京一半

与之相比,大连软件产业目前集中于高新区和软件园等区域,早在2008年就先期规划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也先后建设了河口软件园与大连天地软件园,但新建的两个区域入驻企业多为IBM、东软等软件园原有企业的扩张。而近年来,随着软件产业的优势褪去,区位优势逐渐削弱,导致了大连软件产业虽有广阔布局,但未能全面开花。据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有20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其中,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只有南京的一半。

杭州优势:布局小而精,产业价值高

相对于南京的软件产业布局广泛,“软件名城”杭州则选择了一条小而精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至9月,杭州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大连的3.3倍。而杭州软件企业数量仅为653个,比大连的685家还少少,,单位企业创造价值却全国领先单位企业创造价值却全国领先。。

目前,杭州市B2B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超过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淘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和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幅度。同时,杭州市在金融、证券、管理及电信、电力、公安、网络信息服务等行业应用软件,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安防监控、数字音视频等与民生相关的新兴行业应用软件,也正在形成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大连现状:过度依赖服务外包高端技术知名度低

对于大连而言,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特点,以往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过度依赖对日等少数国家的服务外包。然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大连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变化幅度较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前属于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71.6%,在2005和2007年的增速甚至超过了100%,2011年后,大连软件服务外包收入降至正常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降至20.4%。最近3年速度下滑明显,2014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2015年有较强力反弹,但平均起来仍低于前期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连本土也有不少知名软件企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例如新锐天地的AR相关技术、亿达信息技术的金融客服类软件、华录松下的蓝光存储技术、贝斯特电子的无人舰船技术。此外,高铁、大飞机项目,甚至眼下十分火热的iPhoneX、无人超市的RFID等技术也都有大连软件企业的重要贡献。但大连这些国内领先软件企业,如果能形成集群效应,将会构建起大连软件产业新高地。

济南优势:培训底蕴足人才流动少

在另一“软件名城”济南,其雄厚的软件人才优势在国内居于领先。目前,济南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所,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能力的高等院校7所,具备本科和专科培养能力的15所,规模以上职业院校10所,具备IT认证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50多家。济南市每年可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4万多人。据记者了解,目前济南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流动率不足5%,而国内软件技术研发人员的年流动率高达20%以上。人员稳定对软件企业积累项目经验、节省培训费用、承接大型研发项目至关重要,因此极大地提升了济南市软件产业的竞争力。

大连现状:软件从业人数近两年逐年减少

相相对对于于济济南南雄雄厚厚的的软软件件人人才才基基础础,,大大

连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逐步下滑,2013年前,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29%,而近两年却年均减少15%。今年夏天,一项针对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20名毕业生有意愿留在大连从事相关工作的不足10%。同时,目前大连软件行业从业者中,十分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对专业团队打造和行业整体发展都产生制约,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不少专业技术人员逐步走上了管理和业务等岗位,也使得行业技术更新缺乏智力支撑。

软件产业再上新台阶大连如何走好下一步

从先行者到被追赶和超越,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困境也让我市相关部门及行业从业者一直探索着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未来大连软件产业或将扮演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角色。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由大变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对于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来说,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瞄准世界版图,进一步突出核心优势,也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开辟产业升级的新道路。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健看来,未来大连应继续巩固软件服务外包特别是对日外包业务的优势,打造全球软件交付中心和运营中心。同时,加强与美国、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扩大离岸外包业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在确保软件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持续的同时,我市应该尽快推进软件产业向产业链条前端转型升级。积极抢占“物大云移”、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对于一些传统的编码、测试等劳动密集型业务,可以主动分包给内陆低成本地区,当好一二级中间商,形成利用咨询、指导、服务等获利的新模式。

秦健告诉记者,大连有不少软件企业的技术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却缺少知名度。因此,相关部们应该打造大连软件的地方品牌,搜集整理大连软件知名企业,特别是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企业,形成竞争合力,推向海内外市场。此外,大连应通过图书、画册、展厅、网站、纪录片、新媒体等形式,打造软件产业全媒体宣传推广。

此外,优化产业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运营成本与商事成本;优化营智环境,制定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为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也都是推动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外部保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外部保障。

友情链接

探访国内软件名城把脉大连软件产业

   2017-12-26   点击次数:4376次

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功打造了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造船产业一同构筑了城市四大支柱产业。今年6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发布“中国大连软件景气调查指数”,结果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大连软件景气调查指数为118.40点,超过100点景气荣枯线18.4点,表明中国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处于景气度上升空间,企业家信心增强。

然而,理智探索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却相对迟缓,从当年的几乎一枝独秀到如今被国内不少城市追赶甚至超越,大连软件产业面临着外部竞争激烈、内部思变求新的境遇。日前,记者跟随我市相关部门前往南京、济南、杭州等“中国软件名城”,探寻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新机遇。

城市产业支柱放慢前进脚步

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于1996年正式起步,是国内较早发展相关产业的城市之一。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软件园为依托,以企业发展、人才储备及公共服务等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如今,产业规模和产业影响力在大连各项产业中位居前列。

然而,产业规模的庞大并不意味着产业优势一直保持,放眼国内软件产业,在近10年中,大连已从“领先者”变为“追赶者”。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连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2005至2008年为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速度43.7%;2009至2013年为中速发展期,年均增长率34.7%;之后进入低速调整期,年增长率呈个位数微弱增长。

近年来,当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困于产业发展缓慢之时,国内不少城市却相继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软件产业发展之路,并通过持续、快速的产业规模增长,实现了对大连等软件产业先行城市的超越。

据统计,2013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2016年位于第10名。而据最新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9月,大连软件业务收入已落后厦门市,位于第11位。与此同时,排名前6位的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成都与济南,连同北京、上海均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软件名城”称号,而大连排名持续下降,一直与该称号失之交臂。

“软件名城”各具优势“他山之石”或可弥补大连差距

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需要“集聚发展、品牌制胜”的策略推动行业发展。作为“软件名城”的南京、济南、成都、杭州、深圳等城市,都逐渐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各自市场和品牌优势。如南京的电力软件、济南的通信软软件件、、成成都都的的安安全全软软件件、、杭杭州州的的电电商商软软

件。除了“软件名城”外,其他一些注重软件发展的城市,例如西安的安全软件、青岛的工业软件,也都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更深层次地探索各“名城”软件产业的发展路径发现,他们都在通过寻求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式实现了产业的增长与突破。大连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晶向记者分析了大连软件产业与国内几个“软件名城”的多方面差距。

南京优势:产业规模大,品牌效应强

2000年,南京开始发展软件产业,当年产业规模只有18亿元,在过去十几年间,软件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并于2015年首次突破3000亿元。据南京软件谷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以“一谷两园”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的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徐庄软件园、江东软件城(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新城科技园、白下高新园等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为补充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同时,2016年,南京涉软企业4100家,其中通过评估的软件企业960家,较10年前翻了近4翻。经过多年发展,各软件产业集聚区实现了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如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等为龙头的本土企业,在国内电力自动化软件市场上占据50%以上份额;以华为软件、中兴软件、熊猫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通信软件产业链,占据国内3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教育软件在国内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大连现状:仅限于高新区、软件园产业规模只有南京一半

与之相比,大连软件产业目前集中于高新区和软件园等区域,早在2008年就先期规划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也先后建设了河口软件园与大连天地软件园,但新建的两个区域入驻企业多为IBM、东软等软件园原有企业的扩张。而近年来,随着软件产业的优势褪去,区位优势逐渐削弱,导致了大连软件产业虽有广阔布局,但未能全面开花。据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有20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其中,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只有南京的一半。

杭州优势:布局小而精,产业价值高

相对于南京的软件产业布局广泛,“软件名城”杭州则选择了一条小而精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至9月,杭州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大连的3.3倍。而杭州软件企业数量仅为653个,比大连的685家还少少,,单位企业创造价值却全国领先单位企业创造价值却全国领先。。

目前,杭州市B2B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超过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淘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和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幅度。同时,杭州市在金融、证券、管理及电信、电力、公安、网络信息服务等行业应用软件,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安防监控、数字音视频等与民生相关的新兴行业应用软件,也正在形成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大连现状:过度依赖服务外包高端技术知名度低

对于大连而言,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特点,以往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过度依赖对日等少数国家的服务外包。然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大连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变化幅度较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前属于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71.6%,在2005和2007年的增速甚至超过了100%,2011年后,大连软件服务外包收入降至正常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降至20.4%。最近3年速度下滑明显,2014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2015年有较强力反弹,但平均起来仍低于前期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连本土也有不少知名软件企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例如新锐天地的AR相关技术、亿达信息技术的金融客服类软件、华录松下的蓝光存储技术、贝斯特电子的无人舰船技术。此外,高铁、大飞机项目,甚至眼下十分火热的iPhoneX、无人超市的RFID等技术也都有大连软件企业的重要贡献。但大连这些国内领先软件企业,如果能形成集群效应,将会构建起大连软件产业新高地。

济南优势:培训底蕴足人才流动少

在另一“软件名城”济南,其雄厚的软件人才优势在国内居于领先。目前,济南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所,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能力的高等院校7所,具备本科和专科培养能力的15所,规模以上职业院校10所,具备IT认证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50多家。济南市每年可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4万多人。据记者了解,目前济南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流动率不足5%,而国内软件技术研发人员的年流动率高达20%以上。人员稳定对软件企业积累项目经验、节省培训费用、承接大型研发项目至关重要,因此极大地提升了济南市软件产业的竞争力。

大连现状:软件从业人数近两年逐年减少

相相对对于于济济南南雄雄厚厚的的软软件件人人才才基基础础,,大大

连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逐步下滑,2013年前,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29%,而近两年却年均减少15%。今年夏天,一项针对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20名毕业生有意愿留在大连从事相关工作的不足10%。同时,目前大连软件行业从业者中,十分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对专业团队打造和行业整体发展都产生制约,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不少专业技术人员逐步走上了管理和业务等岗位,也使得行业技术更新缺乏智力支撑。

软件产业再上新台阶大连如何走好下一步

从先行者到被追赶和超越,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困境也让我市相关部门及行业从业者一直探索着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未来大连软件产业或将扮演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角色。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由大变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对于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来说,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瞄准世界版图,进一步突出核心优势,也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开辟产业升级的新道路。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健看来,未来大连应继续巩固软件服务外包特别是对日外包业务的优势,打造全球软件交付中心和运营中心。同时,加强与美国、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扩大离岸外包业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在确保软件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持续的同时,我市应该尽快推进软件产业向产业链条前端转型升级。积极抢占“物大云移”、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对于一些传统的编码、测试等劳动密集型业务,可以主动分包给内陆低成本地区,当好一二级中间商,形成利用咨询、指导、服务等获利的新模式。

秦健告诉记者,大连有不少软件企业的技术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却缺少知名度。因此,相关部们应该打造大连软件的地方品牌,搜集整理大连软件知名企业,特别是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企业,形成竞争合力,推向海内外市场。此外,大连应通过图书、画册、展厅、网站、纪录片、新媒体等形式,打造软件产业全媒体宣传推广。

此外,优化产业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运营成本与商事成本;优化营智环境,制定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为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也都是推动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外部保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外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