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大连,在一个叫由家村的地方,一个搞地产开发的人和一个搞计算机的人,碰到一起,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一生的友谊,也开启了一段“软件”佳话。
如今,当年的壮年已是斑斑白发。那个搞地产开发的人,创办了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软件园,运营的园区模式已成功复制到天津、苏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当年搞计算机的人创造了一个集企业互联、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智慧城市和智慧汽车互联等四大产业并驾齐驱的国内软件巨头企业。在软件渗入各个行业的今天,他们感慨,“感谢自己20年前的选择和坚守。”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孙荫环(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连软件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先行者。一起听听,他们的软件情怀。
孙荫环:20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今年是大连软件园建园20周年,也是大连软件产业发展20周年。20年前,亿达集团放弃了干房地产挣快钱的眼前利益,主动承担起投资建设大连软件园的重任。
作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的亲历者,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在软件产业还不能立即产生GDP和形象的时候,大连就下定决心要发展这个产业,并在产业规划、招商安商、品牌塑造、政策制定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软件企业需要的政策、服务只要是合理的,政府都竭尽全力。这给国内外软件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进驻大连软件园,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大连软件园。
亿达之所以能够顺利迈开大连软件园开发建设的第一步,是因为我们有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东软集团,得到了充满智慧、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不断给予我们指导的刘积仁老师的鼎力支持。刘老师和东软集团所起到的“引蛋”作用,对大连软件园和大连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20年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实践,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内众多领军企业的高度聚集,以此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真正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创造优质的GDP和税收,有效解决就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IBM、埃森哲、简柏特、聚思鸿、思科、辉瑞、惠普、软银、阿迪、罗克韦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东软、华信、海辉、中软、联想、新致软件、心医、文华财经、瀚文资讯、同方软银等众多国内领军企业的聚集,创造了大连软件产业20年的辉煌。
我们不会忘记,亿达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中国领先的产业园区运营商,有一大批有志于“产城融合”发展的亿达职业经理人勇于创新、精诚合作、恪尽职守、努力奉献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不仅打造了一个城市的支柱型产业,感受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也在奋斗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奋斗的喜悦,在内心享受到了奋斗者的荣光。
20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刘积仁:大连今天宝贵的财富就是20年的软件历程
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几个二十年,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用二十年干一件事儿;如果你有,也很难有机会把一件事儿从小变大、变的那么强大,更没机会看到二十年之后这个事业还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能很多人都梦想有这个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把握住这样的一个机会。
我很相信缘分,身为一名计算机的教授,我觉得我讲这个稍微有点迷信。20年前,我和孙总不认识。他拉着我说,我在大连有一块地,周围有很多大学,听说你是搞软件的,我们一起干一件事吧。那时的我跟地产开发商没交往过,“我是搞软件的,跟你能干啥?”第一次认识,孙荫环就和我说起了软件园。我记得当时到那儿一看,是棚户区,很多人光着膀子坐在马路上打牌呢。
“你说怎么搞我就跟着你一起弄。”东软成了大连软件园的第一个入驻企业。当时,孙总在那儿有两个公寓楼。我把那两栋公寓买下来,挂上牌后就叫软件工程师公寓。
如果有人问今天有什么行业可以干?我可以这么说,当大家都看好的行业基本上是过剩的行业。什么行业是应该干的呢?应该是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
坦率地说,当时的软件行业在大连就是不被看好的行业。因为那个时候大连有石油,重工业也比较发达。当时的领导们都着急,这事啥时能看到眉目啊。我们就策划了一个活动,请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到大连来,用国际化的视野讲讲大连软件的前景。在金石滩国际中心,大前研一讲,大连软件怎么样、日本有多少需求、每年需求多少人,他认定大连软件企业未来应该有几十万人就业。当时,来听会的人都说这是从哪请来的大忽悠,真能忽悠。那时的我们根本看不到今天这么多的机会。
但就是在大家都人怀疑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当时大家不看好软件产业。要知道,那时,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不超过一千人;1996年,东软只有200人却是国内的大型软件企业之一。
那时想,把软件企业变成一万人,那简直不可能,一百万美金的营业额都是大钱啦。坦率地说,那个时候日本把软件开发拿到大连也不是很有信心的。就在大家都不看好这个行业,都不认为这个行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光明前途的时候,我们身边一批人坚守信念,用对中国大经济发展趋势的远见和判断做出了坚决的选择。
想一想,东软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团队的流失率50%。我记得我们人力资源总裁半夜跑到软件园来盯着。这些年,东软没有因为50%的流失率而衰败。但却也让我们明白了要大力培养人才,东软软件学院由此诞生了。
回顾二十年走过的路,很幸运大连有一批有科技背景和情怀的领导们,他们坚决支持了这个事业,让我们尽管经历了风浪经历了风雨,却让大连因为软件而魅力四射。
当我们这个时代强调软件定义一切,软件未来是消费品是生活品,软件将会和所有行业融合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城市最大的财富就是软件,软件人才、软件品牌、生产人才的机器,还有在过去二十年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可以自己出来创业,可以在今后能够实现把我们的软件走向下一个版本的软件人。
有人跟我说,说大连的软件产业就是做外包,现在有一定的规模,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我却不这么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连的软件,不应该是单纯的产值、规模。今天,谁不看好软件这个行业,谁就不看好未来的数字经济。所以,我认为大连今天最最宝贵的、大概也是很少有其他城市能跟我们竞争的,就是我们的大连软件的过去20年,它其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